萬民禱告的殿
魏斌長老
各位可能記得大馬士革教會的James Broughton牧師曾在 4/25/2021 「主裏一家親」的講道用以賽亞書56:1-8,解釋先知所得的異象,是包容異己的,即使是外邦人或太監,凡願意來與耶和華聯合,要侍奉他,愛耶和華的名,要作他的僕人,都蒙神所悅納。金句說: 我必領他們到我的聖山,使他們在禱告我的殿中喜樂。他們的燔祭和平安祭,在我壇上必蒙悅納,因我的殿必稱為萬民禱告的殿。(賽56:7) 新約時代 主耶穌潔淨聖殿,趕出兌換銀錢和販賣牛羊鴿子的,在四本福音書都有記載(馬太21:13,馬可11:17,路加19:46,約翰2:16)。燔祭又名全燒祭 (利未記1:3,9,拉丁文: Holocausta。在新約的聚會中,相當於信徒的唱詩敬拜讚美,可蒙神悅納。「主裏一家親」使我們有機會踏出平常熟悉的程序,與別的教會信徒,雖然在言語膚色社會層次各異,卻能在一起敬拜主,分享彼此特有的經驗。
美利堅合眾國是一個由移民建立的民主法治國家,當世界各地有饑荒戰爭、天災人禍時,她成為人們嚮往的地方。有一首十四行詩「新巨像 The New Colossus」(by Emma Lazarus 1883) 被刻在New York 港口的Statue of Liberty 根基上,自由女神像也被稱為流亡者之母。Broughton牧師題起這詩,作為對聽眾的挑戰,美國人能擔負這包容異己的理想嗎?前一週在教育電臺PBS TV-9 播出一個節目“The U.S. and the Holocaust” 分三段各兩小時,檢討美國移民政策,與納粹德國對歐洲 猶太人的大屠殺:
1) 金門 “The Golden Door” (Beginnings - 1938)
2) 那渴望呼吸自由空氣的 “Yearning to Breathe Free” (1938 - 1942)
3) 無家可歸飽經風霜的 “The Homeless, Tempest-Tossed” (1942 - )
這三個題目恰好是引用Emma Lazarus 詩後半的三句話。我們要謝謝Broughton牧師的啟發和教導。若有人稀奇筆者怎麼記得這些事,請知道兄弟那一天有幸輪到作中文翻譯。求神憐憫,增加大家在主內的愛心和關心,讓我們教會可以成為萬民禱告的殿的一部份。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