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灰日 (Ash Wednesday)
連揚志長老
即將到來的星期三是預苦期的開始。預苦期是復活節前為期六周的季節。將臨期是個充滿希望的季節,反之預苦期則通常被視為是自我反省的時期。在聖灰日將以思想我們短暫的人生來開始預苦期。「你本是塵土,仍要歸於塵土。」《創世記3:19》因此,在很多教會的傳統中,信徒往往會將灰燼以十字形抹在額頭上。象徵著我們的人性和局限性,因為終有一天我們都必須面對死亡。
我們都知道華人對死亡的忌諱。中國人會盡量地避免直接或間接地提及死亡。因此在中國,很多建築不會有四樓或十四樓。因著我們對陰間的未知感到懼怕,我們就會尋求一切機會來逃避面對真相。然而,死亡是一個我們永遠不會愈來愈遠離的目的地,只會愈來愈接近。正如美國詩人卡爾∙桑德堡 (Carl Sandburg) 說:「人生最肯定之事是面對死亡,最不確定的事是何時面對它。」
公元5世紀的僧侶,聖本尼狄克 (Saint Benedict of Nursia) 告誡他的僧侶們「當每天把死亡擺在眼前」。每天記住死亡的重點不是一種病態的癡迷、也不是對未來感到沮喪。只有當我們學習接受必死的事實,而非否定、感傷或逃避時,我們的目光才會定睛在永恆的主那裡。我在年輕時就因對死亡的沉思驅使我詢問存在的意義:「我是誰?我活著的目的是什麼?」認識到死亡的必然性可以提醒我們,今天就是尋求上帝的日子,是修復破裂關係的日子,也是服侍他人的日子。
然而,當我們在聖灰日期間思想死亡時,我們並不把它當作朋友來看待。神學家蒂姆∙佩里 (Tim Perry) 寫道:「基督信仰對死亡的理解…死亡使我們與所愛的人分離,它是罪的刑罰,它更是最終的敵人」。當我們所愛的人去世時,我們不必迴避面對痛苦和失落。反之,讓我們為悲傷而悲傷,為痛苦而痛苦。同時,我們必須堅持此信念,那就是死亡並沒有最終決定權。耶穌是復活和生命,在祂將臨的國度裏,「神要擦去他們一切的眼淚,不再有死亡,也不再有悲哀、哭號、疼痛,因為以前的事都過去了。」《啟示錄21:4》
(范文琤英譯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