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子氣概的危機
吳應元長老 (西雅圖英語堂)
根據美聯社最近一項民意調查報告,現今Z 世代高中男生的社會政治觀很明顯的變為更加保守:從十年前的18% 上升到目前的26%。這種趨向對基督徒來說未必是個好消息:現今這一代不滿情緒不斷增長的「迷失的男孩」可能很快將成為「迷失的男人」。
男性在社會趨勢方面的情況令人擔憂。現今約四分之一的男性在沒有父親的家庭中長大。他們的抑鬱症和自殺率達到歷史上最高水平。雖然大多數女性的工資有增長,但是男性的工資卻低於40年前。死於藥物過量的男性數量明顯增加。男性比女性更容易過重。到了30 多歲時還與父母住在一起的男性比例也比女性高。男人比女人更孤獨:不到一半的男性對交友關係感到滿意,只有五分之一的受訪者說他們在過去一週曾經接受過來自朋友情感上的支援。這些年輕人中有很大一部分無法找到或願意全心投入共同生活的伴侶,有些人已經不再願意繼續尋找。
諸如此類的統計數據讓一位作家提出了一個觀點,這一切都是因為「現代的後工業經濟對女性比對男性更友好」。男性已變得不再重要。因此,越來越多的年輕男性開始被他們所信任的一些「保守派」播客、心理學家和作家們所倡導的哲學吸引,強調自助,鍛鍊身體,以及追求更深層次的男子氣概。男性渴望能透過建立他們在社會中的獨特性和有價值的身份來重新擁抱男性氣質,如此他們可以回歸到過去所享受的「美好生活」。
在哥林多前書16:13 和羅馬書 12章中,使徒保羅提醒我們,基督徒人生的目的是要奉獻給永恆的決心和信仰,我們被呼召要堅強如大丈夫,不是為了在同儕中引人注目,而是在上帝面前堅定不移。基督徒在受逼迫時要堅強,永遠不自視過高,存著謙卑和同理心與人一同喜樂,哀哭 (羅馬書12:14-17)。這才是符合聖經原則的男子氣概,不同於保守主義所強調的陽剛之氣。我們所追求的美好生活並不是永生的同義詞。世界上沒有任何哲學可以拯救我們。
隨著越來越多的人感受到現代生活對他們的人性和男子氣概的衝擊,教會應對此做出回應並著重教導如何尊重和重視男性 (以及女性) 是神所創造,和犧牲祂獨生子所救贖的。我們需要建造一個屬靈的大家庭,在這個家庭內外掙扎的人們可以找到安慰、鼓勵和支持。這樣我們可以一起在這個充滿不確定性的世界中活出神完美的設計和愛的見證。(唐庭瑞弟兄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