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難週的默想
崔勝洪牧師 (西雅圖國語堂)
March 31, 2024
今天是復活節,剛剛度過的一週是耶穌受難週。我們在週五的晚上,舉行了受難節聖餐禮拜。弟兄姊妹在這一週中思想主耶穌為我們成就的救恩,這是親近主的好機會。
在主耶穌受難前一天的逾越節晚上,祂設立了主餐。在今年受難週來臨之前,西雅圖國語堂剛好用了三個主日,宣講完了《哥林多前書》11章中關於聖餐的三個信息。一些關於主餐的經歷就進入了我的默想。我平生第一次守主餐時,雖然對主餐的理解極其粗淺,但卻非常感動,控制不了情緒、淚水直流。我知道,這是聖靈的工作。後來,我們的牧者要我在當時帶領的團契中主持聖餐,師母教我嚴格按照規格做聖餐用的餅。我相信,這代表主的身體的餅,必須要做成這樣的規格,決不能馬虎。所以我也仔細教我後來幫助的教會同工這樣做餅。有機會參加不同教會的主餐聚會後,我發現不同教會用的餅其實並不相同。我在心裏抱怨過他們沒有嚴格按照主耶穌的方式做餅。2018年我有機會去了聖地以色列,突然發現我曾經嚴格執行的操作,做出來的不過是中國人做的餅;猶太人在逾越節吃的餅是完全不同的樣子。這樣的經歷幫助我明白,主耶穌在設立主餐時教導的重點在於「記念我」。我們應該怎樣「記念」主呢?就是「每逢吃這餅、喝這杯」的時候,「表明主的死」。只有深刻理解「主的死」的意義,才能像保羅所說的那樣,「身上常帶著耶穌的死,使耶穌的生也顯明在我們身上」(林後4:10)。
在聖地見到過來自世界各地的基督徒,他們具有很大的文化差異,甚至教會傳統的不同。是什麽讓這些看上去不同的人具有相同的本質?這本質又是什麽?什麽是可以不同的,而什麽是不可更改的?願今年的耶穌受難週,使我們在靈修默想中與主更親近,更明白祂的心意,對我們的信仰有更深刻的理解。